五峰鄉概要介紹
本鄉轄內原為原住民居住地,日據時代實施理蕃政策,為特殊行政區域, 由警察機關辦理業務,全鄉編為二外勤區(井上、十八兒)計十八個派出所,綜理教育衛生授與警務,十八兒(今大隘村)的地名由來,流傳一個有趣的典故,據說從前有一對原住民夫婦,在地方頗富盛名,他們一連生了九對雙胞胎,一共十八個兒子, 因此取名為「十八兒」,當時這個部落是最繁榮的據點,全鄉以此為中心,這是五峰鄉的老地名。之後於民國三十五年四月一日依照自治制度編為一鄉四村(大隘、桃山、花園、竹林),目前共有五十八鄰,鄉公所設立於大隘村。

清新脫俗桃花源 - 美名遠播五峰鄉
鄉境山巒起伏線延,有五指山屹立雲霄,聞名遐邇,風景優美,遠眺形如五指,故名為峰而稱之五峰鄉;地勢概為山岳森林地帶,幾無平地,惟間有零星平坦農地,引用山澗溪水灌概開墾農田;鄉內東側有石加碌山、馬以哇來山、西側有大富山、鳥嘴山、鵝公、髻山等,而民有山矗立於中央,南面自 東至西標高有二千五百公尺,五峰鄉第一高峰,北端有尖筆山、五指山,鄉內地勢從海拔300公尺~2800公尺,境內野溪由鄉內石鹿與油羅山發源於桃山相匯 合貫通鄉內南北,再與花園溪流經上坪與竹東頭前溪合流,再經新竹舊港注入大海,五峰鄉在雪霸國家公園的大門口,來以溫泉鄉出 名,日據時代的「井上溫泉」,今名清泉風景特定區,曾是原住民兩族議和及埋石宣誓的地方。少帥張學良將軍來台後曾在此度過漫漫幽居歲月,如今以二十世紀 梨、奇異果、水蜜桃;高冷蔬菜等盛產地聞名。

泰雅爾祖靈祭
傳說中,因為洪水暴漲久久不退,困在大霸尖山上的族人們無法工作打獵,頭目及長老們不斷地研究,希望能找出原因,也祈求祖靈 保佑,但不論用甚麼方法,洪水始終不退,大家莫不焦急萬分,深恐洪水繼續暴漲,族人們的生命將遭受到威脅!就在一片恐慌的時候, 偶然中卻發現到有一對戀人竟然是兄妹關係,這樣亂倫的行為違反了禁忌,長老們及頭目聚在一起頭痛地研究要如何來處理,後來決定把 女孩子丟到洪水裡去,但說也奇怪,從此洪水自然退去,眼前竟是一片山水分明的景象,頭目及長老們見此狀才恍然明白,原來族人觸犯 了祖先訓示,而開始討論如何防患下次洪水氾濫及天災後,決定制定「GAGA」。頭目們各自帶領著族人們遷移,但約定必須遵守每年一次的祖靈祭,讓子子孫孫 謹記祖先的訓示。

大隘矮靈祭
賽夏族上坪溪的五峰鄉大隘村,每兩年便舉行一 次矮靈祭,這是賽夏族世代相傳的祭典,『矮靈祭』為感念及追思矮靈所舉行的祭典。賽夏族分佈在新竹境內山區, 地狹人少,與泰雅族緊鄰。居住建材以竹林為主。矮靈祭舉行時(約在農曆十月十五日前後),旅居各地的賽夏族人都趕回來參加,以表達對矮靈的敬意。
矮靈祭族人稱『巴斯達隘』(Passtaai)是相傳在四百多年前,因教導族人農耕身高不及一公尺的矮人,族人稱『達隘』,在某次豐收歡樂之夜,『達隘』 調戲賽夏婦女被族人青年發現心中不悅而發怒,當即磨刀獨自趁著黑夜至深山,在矮人與族人必經之懸崖上,將『達隘』每歌舞之後到深谷中洗澡完畢後攀爬之枇杷 樹砍一半,再用泥土覆蓋,『達隘人』攀爬後樹不勝負荷,而樹倒墜死河谷中,往後族人年年欠收,災害頻繁,民生凋萎生活困苦,嗣後族人為祈求『達隘』能消災 降福,保佑族人平安與豐收,就在秋收後舉行三個夜晚慶祝活動(太陽西下至翌晨太陽出來),依習俗在農曆十月十五日舉行,每兩年一次(小祭),十年為大祭。 又因族人感念矮人對族人之護佑與教導並祭慰死去之矮人,故稱『矮靈祭』。